(扫码观看精彩直播↑↑↑↑↑)
放屁,是每个人都有过的尴尬事儿。偶尔的放屁属于生理性的,无伤大雅。
可是,过度频繁的放屁,就不一定是小事了!
27岁的晓敏(化名)是一名公司白领,最近不管她吃什么,总是屁特别多,尤其是在电梯里面,弄得自己非常的尴尬。
最近发现自己除了屁多之外,还经常腹泻腹痛,但她以为是自己吃的太辣,导致肠胃不适,就没有在乎。
父母发现了晓敏的异常后,医院看看。
做了肠镜及CT后,病理结果显示:肠癌Ⅲ期。
结直肠癌是发生在升结肠、横结肠、降结肠、乙状结肠和直肠的肿瘤。结直肠癌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,其发病率在全球居恶性肿瘤第3位,死亡率高居第2位;在中国,每年新发52.1万人,死亡24.8万人,也就是说,每2分钟就有2例新发结直肠癌,1人死于结直肠癌。
身体内的“屁”,是如何产生的?在我们进食喝水的时候,都会不知不觉地吞进很多空气。
这些空气一般有两种排出方式:一是打嗝,第二种就是放屁。
空气进入胃之后,可以刺激胃的壁丛神经以及膈神经,引起打嗝,将空气从胃中排出。
但是打嗝也只能排出一部分气体,另外一部分则滞留聚集在胃内。
另外有一部分气体进入肠道,则形成了肠气。我们的屁,就是这部分肠气。
放屁和肠癌,有什么关系?其实,目前尚未有研究证实多屁和肠癌有密切关系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肠癌确实会导致产屁增多。
对于这类患有大肠癌的人群,其中一个症状就是频繁放屁,但是除了这个症状患者还会表现出腹痛以及明显消瘦的现象,大便的形状以及排便的规律都会产生影响,需要综合原因才可以考虑是否是大肠癌。
如果一个人只是放屁次数增加,身体并没有其他的异常反应,那么一般情况下并非大肠癌造成的。
但是如果伴有下面说的这些症状,那么就要小心肠癌了。
同样是腹泻,为啥有人没事,有人是肠癌?很多人有腹泻的经历,是很常见的症状,但有的人没事,有的人却确诊肠癌,为什么?
腹泻的原因有很多种,例如食物中毒、肠炎等,它还是大肠癌的常见症状,容易被忽略。
与其他腹泻不同,大肠癌的腹泻大多伴有腹痛、腹胀和腹部压痛等肠梗阻症状,且在腹泻后没有明显好转。随着肿瘤的位置越来越低,患者排便次数也会变多。
除了腹泻,肠癌还有以下5种典型症状。
这些也是肠癌的发病信号肠癌是一种典型的“富贵病”,与人们的生活条件和饮食方式有关。
首都医科大医院肿瘤科医生李稳霞指出,如果出现如下五大“信号”(其中包括大便的一些异常),就要考虑大肠癌的可能性:
1大便习惯改变早期可出现腹泻、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。也有些人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,便意频繁,里急后重。
此外,大便也会出现变形、变细等表现。
2便血便血原因主要为肿瘤破溃所致,便血色暗红,排粘液便,或者腥臭的脓血便。
3贫血肿瘤生长需要大量血液供应,所以随着肿瘤的逐渐增长,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。另外,便血也可导致贫血。
4腹痛腹胀不适肿瘤持续增长,部分患者会出现腹部胀痛不适。
5腹部肿块右侧结肠在解剖上具有腔大、壁薄的特点,肠腔内容物多为液状,肿瘤可以向肠腔内生长,60%~70%的中后期病人可于右侧中腹部触及质硬肿块,这是右侧结肠癌的一个征象。
越来越多年轻人得肠癌,为什么?肠癌是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,高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,但近年来,年轻患者却有增加的趋势。
美国癌症协会发表的研究也显示,肠癌似乎有年轻化的趋势。
研究人员翻阅临床数据库,分析后发现,50岁以下人群的肠癌发病率正在上升,年的占比已达到12.2%,预计到年,美国20-34岁人群的结肠癌发病率将增加90%,直肠癌发病率将增加%。
目前,年轻人肠癌增加确切原因尚未找到,但可能与以下几点因素有关。
1、不良的饮食习惯
三餐不定时、暴饮暴食、过量饮酒、爱吃肉、偏爱重口味及腌制食品等不良饮食习惯,都会直接或间接诱发肠癌。而这些不良饮食习惯常出现在年轻人身上。
2、久坐
已有多项研究表明,久坐、缺乏运动可导致肠道蠕动减慢,提升肠癌的风险。越来越多年轻人容易因学习或工作,养成久坐的习惯,运动量也不足。
3、肥胖
临床数据显示,早发性结直肠癌与50岁以下人群肥胖率上升有着密切关系,肥胖原因包括不良饮食习惯、运动量少等。
研究显示,腹部脂肪会引起机体的慢性发炎反应,可能诱发癌症,还与结直肠癌有明显关联性。与正常人群相比,腰围大于99厘米的女性和腰围大于厘米的男性,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2倍以上。
4、家族因素
研究显示,大肠癌患者中有20%-30%的人有癌症家族史,其中约50%的患者在10-15岁左右开始长肠息肉,如果没能及时干预,可能衍变成肠癌。
5、其他因素
吸烟、有炎症性肠病(例如溃疡性结肠炎、克罗恩病)、腺瘤样息肉等,都会增加肠癌风险。
肠癌早期几乎没有症状,有的可能只是腹部不适或者腹胀,这也是很多人并不在意的原因。
还有的患者因为出现便血症状而误以为是痔疮,结果耽误了治疗。
建议大家应重视肠癌的筛查,健康人群45岁以上应每年做便潜血的检查。
这2种臭屁,让肠癌尽早暴露一个臭屁,简直让人尴尬的要死。较臭的屁可以来源于肠道内有较多的粪便潴留没有及时排出。
引发臭屁的气体大多由未及时吸收的蛋白质食物成分分解产生的。
1臭鸡蛋味的屁臭鸡蛋味的屁相当于蛋白质代谢到最后腐败的味道,此时胃肠道可能是有问题的。所以,放臭屁,不仅是难堪的事,还是一个危险信号。
2鱼腥味的屁血腥味的屁,预示消化道有出血。血液积聚在患者胃肠道中,胃酸及肠道细菌把血液分解,有时排出的粪便会像柏油一般,屁也会有腥臭味。
当肠道有恶性肿瘤时,因癌组织糜烂、剥落、出血,再加上细菌的分解发酵作用,放的屁也有腥臭味。
所以,大便颜色成黑色,或是腥臭味的屁,医院检查。
结直肠癌更容易盯上谁?男性:男性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女性,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.2倍,死亡率是女性的1.7倍;
年龄:随年龄增长患癌风险升高,40岁起风险逐渐增高;
“富贵病”:其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,与经济发展有关系;
遗传家族史:结直肠癌患者的亲人患病风险更高;
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:如久坐少动、肥胖、吸烟饮酒、高脂饮食、膳食纤维摄入不足、爱吃麻辣烫等;
有肠道不适症状的人群:如腹痛、腹胀、腹泻、便秘、消瘦等。
防肠癌,饮食建议这样目前我国肠癌患者人数逐年上升,每年超过37万新发病例,死亡病例超过19万,也就是说大约每3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肠癌。
我国大肠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在五十岁左右,并有提前趋势。因此,预防肠癌,至关重要!
作为消化系统的一部分,肠癌与日常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。年发表在BMJ上的研究显示,人们可以通过饮食来预防肠癌。
1、富含镁的食物
每天镁摄入量大于mg时,可观察肠癌预防效果,降低13%-22%的肠癌发生风险。富含镁的食物包括绿叶蔬菜、茄子、萝卜、香蕉、橘子、小米、玉米、黄豆、豌豆、紫菜、鲑鱼、贝类、墨鱼、松子、榛子等。
2、富含叶酸的食物
据观察性研究的荟萃分析,增加叶酸的摄入量与大肠癌风险的降低相关。富含叶酸的食物包括菠菜、油菜、小白菜、青菜、石榴、柠檬、苹果、山楂、核桃、动物内脏、大麦、燕麦、玉米和小米等。
3、乳制品
乳制品的摄入量与肠癌风险降低相关,可降低风险约13%-19%。但研究人员指出,由于结果的多样性和乳制品的多样性,无法预估出所需乳制品的剂量。
4、膳食纤维
膳食纤维的摄入与肠癌风险的显著降低相关,可使风险降低22%-43%。
5、果蔬
荟萃分析表明,食用水果和蔬菜可降低肠癌风险约8%-52%,每天增加克的果蔬摄入量,即可增加对结直肠产生保护作用。
6、大豆
研究表明,食用大豆可降低肠癌风险8%-15%。
在日常饮食中,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:
1.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(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),以及鱼、禽、瘦肉、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,以煮、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。
2.增加绿色叶类和根类蔬菜、水果的摄入。
3.多吃淀粉和纤维多的食物。
4.每天的食盐摄入低于5克。
5.多吃新鲜食物,少吃腌熏食物,不吃发霉食品。少喝酒精饮料。
此外,保持适当的体重也很重要。
中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指出,肠癌其实是“吃出来的病”,高糖、高脂、高蛋白的饮食更易引发肠癌。
结直肠癌筛查方法1、粪便隐血试验
粪便隐血试验就是我们平时使用较多的便潜血试验,价格低廉、检测便捷,但这种方法只能检测出大便中含有血液,也就是消化道有出血,但具体出血的部位、出血的原因不能辨别,例如痔疮、肠结核、急性肠炎、结直肠癌等都会出现便隐血试验阳性。
所以便潜血阳性不能直接推断出患有结直肠癌,目前更推荐它作为肠道疾病的一种基础筛查手段,若发现便潜血阳性需进一步明确病因。
2、肛门指检
肛门指检是医生将食指伸进患者的肛门以检查疾病的一种方法,大致可以确定距肛缘7-10cm的直肠及肛门有无病变。中国的直肠癌以低位直肠癌较多,故肛门指检是直肠癌常用的筛查方法之一。
3.全结肠镜检查
就是我们俗称的肠镜检查,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。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对息肉的检出率可达到95%以上,早癌检出率大于96%;可以分辨1-2mm的病变;
但是,由于受肠道准备、医生经验、设备等因素的影响,也会发生漏诊现象,比如一些位置刁钻、扁平息肉等。
因此,可以这样说:一次高质量的肠镜检查,才是发现早癌的金标准。
在临床上,由于很多人不了解胃肠镜的重要性,或者担心肠镜的风险和痛苦,很多人拒绝肠镜检查,这就造成我国的结直肠癌患者被发现时,超过85%都是中晚期,死亡率高居不下。
医院都能开展无痛肠镜检查,病人在无任何痛苦的情况下轻松完成检查。
肠镜下看到的肠息肉,这就是肠癌的前身
4.仿真结肠镜
简单说,就是先以多层螺旋CT进行全结肠薄层扫描、并将摄影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影像处理之后再编、进行三维重建,从而生成类似于肠镜伸入肠道之内检查的三维影像,并以此来检查潜在病灶的技术,因此又叫“虚拟肠镜”。
研究显示,仿真结肠镜对结肠癌的检出率为%,对1cm的息肉检出率为91%,对6-9mm的息肉检出率为82%,对5mm的息肉检出率为55%。
同一个位置,左为普通肠镜,右为仿真肠镜图片
仿真结肠镜优点是:穿孔风险低,无死角,且方便、无痛,其X线的辐射量低于钡灌肠检查。
但是还存在一些缺点:如费用较高,对小于5mm的息肉和扁平息肉的漏诊率高,无法显现肠道粘膜的真实颜色,也无法观察血管、粘膜的微细变化等。
但对于不愿意、不能做肠镜的人来说,也是一种仅次于肠镜效果的、不错的选择。
5、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
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是一种新型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,适用于由于年龄、疾病等各种原因不适合或不愿意、恐惧肠镜检查的高风险人群。其原理简单理解就是给粪便做个基因检测,来明确是否存在导致结直肠癌的基因变异。
只需一点粪便就能检测,还可在家完成样本采集,无创、无痛、无风险、方便、准确率高,尤其是对早期结直肠癌的敏感性达86.71%。
该项检查也实现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先初步筛查再精确筛查的模式:当检测结果为阴性时提示暂未发现与结直肠癌相关的基因变异,定期随诊即可;当结果为阳性时提示出现与结直肠癌相关的基因变异,即肠道可能存在息肉、腺瘤、癌前病变、结直肠癌等,此时再进一步完善肠镜检查(温馨提示: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人群可报销肠镜检查费用哦)。
便隐血检查:每年1次;
肛门指检:每年1次;
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:1-3年1次;
肠镜检查:3-5年1次。
结直肠癌预后结直肠癌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,I期结直肠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为90%,而发生远处转移的IV期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4%。目前我国85%的结直肠癌发现即已晚期,即使经过手术、放疗、化疗、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理预后仍很差。
实际上,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,大多遵循“腺瘤—癌”的发展过程,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5-10年左右,为我们筛查早期结直肠病变提供了重要的时间窗口。但因为大家生活水平提高而筛查意识缺乏,肠镜检查尴尬又痛苦等原因导致重点人群贻误了最佳诊疗时机。故提高人群筛查率、早发现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是改善预后、提高生命质量最重要的途径之一。
结直肠癌预防保健想要肠道健康,除了早期筛查,日常保健也不容忽视:
1、遵循健康饮食指南,控制能量摄入,尤其是猪牛羊等红肉的摄入,增加膳食纤维、全谷物、乳制品的摄入;
2、戒烟限酒;
3、规律运动,减少静坐少动;
4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;
5、维持适宜的体重;
6、多参与有益心理健康和缓解压力的活动;
7、避免滥用药物和服用不必要的药物;
8、健康人群应做好筛查,早诊早治。
再次提醒:如果出现便血、肛门疼痛、肿物脱出、便秘等高危症状,尤其是35岁以上人群,请务必重视早期筛查,医院做个检查!(内容来源养生中国,CCTV生活圈,中国青年报,胃肠病,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等)
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
(扫码加入群聊,获取更多专业免费的医学健康知识↓↓↓↓↓)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
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所有人远离悲剧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