涪陵榨菜年中报深度解读

首先要说明一点,那就是我认为一般季报、中报对于我们给公司的发展判断,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,也尽量不要根据中报的数据做出买卖的判断。但是我们却可以从这里面的数据发现很多线索,让我们知道企业的诸多进度。所以即便是中期报告显示涪陵的营收增长,利润下滑,但并不足以作为看空的依据,本人不看空。

年7月30号晚上涪陵榨菜公布了年度中期报告,实现营业收入13.46亿,比上年同期增加12.46%,归母净利润为3.76亿(扣非净利润3.73亿,与净利润差别比较小),比上年同期下降6.97%,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10.45%。

点评:根据这个进行惯性顺延,预计本年度的加权平均资产收益率大概率还会维持在20%以上。我对净资产收益率这个客观数字非常重视,如果企业能够长期保持20%以上的数据,那这个企业从大概率上来说,问题是不大的。

公司的主要产品分为榨菜萝卜泡菜和下饭菜,其中,乌江榨菜是公司发展的绝对主力产品,具备非常强大的产品内核。萝卜和泡菜以及下饭菜则是未来的潜在增长点。

公司的销售策略,按照“四多两不一目标的原则”进行城市销售宏观管理布局。也就是多品类,多大单品集群,多渠道,多经销商,不冲突,不压货,保证城市数量任务目标完成。

点评:大单品一直是很多大牛股的公司经营销售策略,所以榨菜走这条路,我是举双手赞成的。

不给经销商压货,不让经销商窜货,这是公司对未来长期发展的有信心的表现,同时也是一个长效发展机制,因为如果杀鸡取卵,把经销商搞死了,企业的长期发展之路,也就基本断送了。最典型的身边的例子就是东阿阿胶,向经销商疯狂铺货,最后经销商嘴里的货吐不出去,受损失的还是自己的品牌。

销售渠道从大批发营销模式,向扁平化直控终端营销模式转变,积极拥抱社区团购,生鲜超市等新兴渠道实现公司产品的销售最大化,实现渠道做透下沉,销售货款主要采用先款后货结算方式,保障公司充裕,现金流以及防止坏账发生。

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:“明确榨菜价值,做热乌江品牌”,“城市精准营销,重塑渠道结构”。

年上半年比去年年末的经销商增加了个,去年年末是个,增加比率大约是7%,通常来说,经销商数量增加,收入也是会在随后一段时间增加的。毕竟榨菜这东西是一个快消品,而且是先款后货,只要渠道能够拓展,更多就有人消费,因为毕竟本身产品是没有问题的。

点评:公司在未来几年的优先任务是继续做大榨菜,因为榨菜的市场空间还很大,也最受消费者认可,值得去深耕,做透,也符合公司说的大单品策略。另外,我最近也买了老干妈的,红山的榨菜尝试吃吃,已经吃了红山的没有涪陵榨菜好吃,差别是太咸,齁得慌。

从成本上来看,榨菜的材料费占营业成本的比重高达77.3%,萝卜是76.61%,泡菜是81.57%,可见做这块业务原材料是主要的成本,所以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会对公司的毛利和净利造成影响。

点评:榨菜这门生意的最主要的风险因素就是原材料,青菜头大部分是收购。主要种植就是重庆涪陵地区和浙江地区,如果有自然灾害,或者有别的人囤积炒作,那么对公司肯定是有影响的,但是这种影响是短暂的,业绩波动不影响公司长期的盈利。公司主要的应对措施,一方面是加大收储能力,就是加大原料窖池建设规模,其次是提高菜农的收入,帮助发展原材料种植基地,然后就是对产品进行提价。

我看了一下公司的产量与库存量,年榨菜生产了7.49万吨,销售7.32万吨;萝卜生产了0.27万吨,销售了0.27万吨;泡菜生产0.57万吨,销售0.55万吨;其他生产0.02万吨,销售0.16万吨。往回看,年,年生产量和销售量也都是基本匹配,库存量非常少,也就是说,不管是榨菜萝卜还是泡菜公司基本不压货,生产多少卖多少!

目前公司的产能情况,生产主体主要在三个地方,一个是涪陵,一个是眉山,一个是东北。算起来合计榨菜和萝卜总的实际产能是20.万吨。我们看年生产量,萝卜榨菜和泡菜总计是15.39万吨;年上半年的生产量是8.33万吨,如果下半年也至少这么多的话,那么年全年的产量是16.6万吨,明年的产能如果增加22%,那么就达到饱和产能了,所以公司增发融资去建一个绿色智能化的生产基地,设计产能20万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!

对于这个乌江涪陵榨菜绿色智能化生产基地(一期),我们还是得说说。这个项目的建设期是3年,达产期也是3年,也就是说,6年以后可以实现新增20万吨的产能设计。

目前年出的产能是20.6万吨,6年以后再增加20万吨,基本上这个产能就翻倍了。但是这个对实际业绩能贡献多少,关键是看公司的销售端能够拉动产能,利用效率达到多少。

点评:如果6年后公司产能翻倍,销量和产能匹配(70%),那么加上6年价格提高40%(现在80g的是2.5,那么提价40%,也就是3.5,6年以后这个价格应该还是小钱儿),那么营收规模应该是现在的2.38倍。如果6年涨价70%,那么营收规模应该是现在的2.89倍。如果6年涨价1倍,那么营收规模应该是现在的3.4倍。

历史上,公司5年价格提高一倍是很正常的操作,且提交不影响销量,而且未来的通胀速度,算上这几年放的水,慢不了,6年以后的5块钱大概率还是一个不会太计较对比产品的消费,不算钱儿。

以上预估,没有考虑公司的萝卜、泡菜、调味品等的增量。

榨菜是一个销量提高,新增投入资本不大的行业,建成的产品线,即使产能扩大,维持生产所需的投入很少,都是智能化生产线,主要成本是原材料。因此,未来利润的增速肯定高于营收规模的扩大。我们加入成本2元的产品,2.5元出厂价是0.5的毛利润,如果提价到5元,毛利润就变成了3元,营收增长1倍,毛利润增长6倍。

(主观推测,可能存在误差)

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跟上年同期比,大幅增加,其中销售费用增加了80.35%,管理费用增加了34.59%,营业成本的变动只增加了6.85%,所以我觉得目前营收增加,但是利润下滑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公司扩大了销售和管理的投入,成本对公司的影响没有那么大。而这里面品牌宣传费上半年花了1.67亿,这在之前是没有的,另外就是电商费用增加了88%!

可以看出公司加大了品牌宣传广告投入,那在实际情况中,我们也看到了抖音以及自媒体上的宣传公关。这里边新媒体互联网公关占了43%,楼梯媒体占了30%,央视广告占了24%。

另外,我在中期报告里看到这么一段话“分地区中,出口营业成本同比增加37.78%,主要原因为国际物流运输费用大幅增加”,说明榨菜上半年往外的出口做的还是不错的,虽然疫情让国际货物运输班次减少,但是实际上运输费用的涨价情况却并不是太大,所以我认为这块量上应该是有提升。

另外,从报告中也能体现出来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,将加大并购整合力度,这是公司富有想象力的一方面,通过不断扩充盈利品类来创造不断地增长点。

最后,千万不要轻易判断一个企业的天花板。

格力的天花板被说了多少年了,茅台的极限产能也被说了多少年了,这都没影响公司继续长大。如果一个行业的天花板这个事儿是动态的,那么它的天花板就是很难变成现实的。消费品公司因为产品都是吃穿用度所需,通货膨胀在发展,物价再涨,产品也会涨价,他的利润增长会跟随通胀自然成长,如果在规模扩大而新投入资本有限的情况下就更完美了。榨菜是不是这样的企业呢?我想大概率是的!

涪陵榨菜的龙头地位是比较稳的,而且现在光榨菜这一个品类在国内的渗透率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,同时榨菜的消费场景也有待打开,外加未来多品类的扩张和并购,涪陵榨菜的成长之路还很远。所以,我不同意所谓涪陵择菜触及天花板的论断。

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,投资有风险,决策需自主。

投资不着急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shandongbdf.com/afhhy/1610.html

当前时间: